}

资讯

上半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承压前行,营收、出口实现增长

2025-08-21BHI中国拟在建项目网-资讯-行业产业

2025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遇波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积极作为,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随着国家一系列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显效,行业经济承压前行,上半年长丝织造产业营收、出口等指标实现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一、经济运行面临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5年1-6月,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7%,利润率为2.3%,较2024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其中,化纤织造行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3%,利润率为1.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化纤织造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虽保持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增速放缓,利润空间收窄,企业“增收不增利”。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行业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2.5%的样本企业反映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77.5%的样本企业上半年营收与去年同期持平或出现下滑,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面临显著压力。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企业营收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需求端疲软造成内外市场消费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导致利润下滑以及贸易壁垒升级影响出口。
        
          二、生产形势相对平稳
        
          据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传统产业集群盛泽、长兴、秀洲、龙湖、平望五地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122亿米,同比减少2.2%;新兴产业集群泗阳、小海、邓州、罗田、淮滨、盱眙六地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64亿米,同比增长15.2%,新增产能不断释放。
        
          企业产能利用率略有不足。根据协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上半年4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在50%-80%,47.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52.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较去年降低,42.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去年持平。据了解,影响企业开机率的主要因素在于订单不足。
        
          三、原料价格先降后升
        
          2025年上半年,受贸易摩擦升级、地缘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化纤主要产品跟随原油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涤纶DTY/FDY(150D)价格1月-4月呈震荡下行走势,5月伴随着上游原料收缩减产,叠加中美日内瓦谈判带来的利好,价格止跌反弹。2025年以来锦纶FDY总体呈下行趋势,跌幅较明显,6月底价格较1月底下跌约15.5%。
        
          四、出口承压释放韧性
        
          (1)长丝织物出口稳中有增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凭借产业规模、产业配套、生产效率、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等方面优势,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均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纤长丝织物2025年1月-6月累计出口金额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0.3%;累计出口数量131.8亿米,同比增长12.1%。
        
          受国际贸易局势影响和关税的不确定性增加,叠加运费和原料等成本波动,出口产品单价走低,挤压行业利润空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2025年1月-6月出口单价0.8美元/米,同比下降10.5%。
        
          从主要产品出口来看,2025年1月-6月涤纶长丝织物累计出口金额8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出口数量114.4亿米,同比增长11.8%。锦纶长丝织物累计出口金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8.4%;累计出口数量4.3亿米,同比增长11.3%。锦纶长丝织物出口量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海外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趋势。
        
          (2)出口市场情况分析
        
          2025年1月-6月,我国化纤长丝织物累计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单一市场有25个,主要出口市场中出口额排名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份额占我国长丝织物出口总额的72.6%。
        
          从主要市场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地位逐年提升,2025年1月-6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长丝织物总计出口额占我国长丝织物出口总额的88.7%,占比较去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在出口额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据17席,其中越南依旧是我国长丝织物第一大出口国,但出口额同比下降12.1%,在我国出口市场所占份额缩减了1.8个百分点。
        
          长丝织造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布局,深挖非洲、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对新兴市场出口实现良好增长。尼日利亚成为我国长丝织物第二大出口贸易国,1月-6月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42.1%,所占份额比重达6.2%;对埃及、印度、巴基斯坦的出口也实现快速增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4.8%、18.5%、26.9%。
        
          传统市场中,2025年1月-6月,我国对欧盟出口长丝织物总额同比下降11.9%,成为我国长丝织物第四大出口市场,较去年同期下滑2位。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进口数据看,我国已连续11年为欧盟第一大长丝织物进口来源地,2024年全年对中国长丝织物累计进口占据其市场份额25.7%(2025年数据尚未公布)。
        
          据美国国际贸易署进口数据显示,2025年1月-6月美国自全球进口长丝织物金额同比减少8.2%,美国市场对此类产品需求仍显不足。从主要市场进口额来看,2025年上半年自印度、中国、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口额分别同比下降4.4%、31.2%、34.7%,自东盟和欧盟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8.7%、4%。从美国进口市场分布来看,2025年上半年印度依旧是美国进口长丝织物产品占比第一的国家,1月-6月累计进口额占其市场份额约30.8%,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中国此类产品占其市场份额约11.3%,是美第二大进口国,占比减少3.8个百分点;其次,土耳其、中国台湾、越南、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也均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五、内销市场压力明显
        
          2025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促消费政府发力显效,纺织品服装内销总体实现温和增长。
        
          企业内销订单增长承压。根据协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7.5%的长丝织造样本企业2025年上半年内销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内销订单同比增长了20%以上的企业仅有一家,该企业主营产品为防寒服、冲锋衣等户外运动面料;27.5%的企业内销订单与去年持平。(图3)此外,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企业订单以中单(1个月-3个月)、短单(1个月内)为主,中单占比50%,短单占比47.5%,长期订单不足,企业订单结构短期化、碎片化,反映出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协会走访调研了解,上半年市场行情整体偏弱,订单量有所减少,但产品特色鲜明且规模较大、专注于特种产品生产以及拥有稳定优质客户资源的企业,在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六、趋势展望
        
          下半年,行业经济实现平稳运行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需求疲软引发消费不足以及全球采购格局深度调整将对我国长丝织造下半年出口产生一定压力。
        
          在复杂形势下,内需市场仍将是长丝织造行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撑。依托国家“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在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多元化、个性化、层次丰富的纺织服装需求结构将持续拓展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服装、家纺、产业用领域的应用创新空间。行业企业需要加速提质更新,不断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功能化、绿色化产品创新,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消费需求;要积极探索运用数智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管理升级、流程再造,为全行业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清醒认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更要坚定信心把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开放合作为路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力谱写长丝织造新篇章。
        
          来源:中国长丝织造协会

版权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